新闻中心

绿色发展要大力推广钢结构(组图)

发布时间:[2022-06-25 17:02:30] 点击量:[309]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校长周旭宏。1956年出生,湖南省南县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结构工程专家。长期致力于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工程实践。主持并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重点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等研发项目50余项,是其中之一我国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单银木

单银木

德仓二手钢结构(以下简称“杭萧钢构”)创建于1985年,是全国第一家上市公司。引领行业30年,专注新型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业现代化15年。旗下全资或德仓二手钢结构13家,总资产66亿元,年营业收入近40亿元。航晓钢构参与和主编了30多项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规范,100多个项目获得鲁班奖、中国钢结构金奖、省(市)钢结构金奖等行业奖项。

(访谈视频及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扫描以上二维码,订阅“理论头条”微信公众号)

(采访视频及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上方二维码订阅“理论头条”微信公众号)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

4月10日,人民日报第一、二版对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公司杭萧钢构进行了报道,称其正在推动一场“建筑革命”。

学界、政界、商界一致认为,发展钢结构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钢铁行业去库存去产能的重要抓手,是构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共识下,钢结构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对各地落实五项发展理念有何启示?为此,《重庆日报》采访了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旭红,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

钢结构发展变重钢劣势为优势

重庆日报:近期,多家钢铁上市公司公布业绩亏损。您如何看待钢铁去产能的情况?

周旭宏:新世纪以来,我国生产钢材70亿吨,为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2亿吨。当时,国家发行了两种特别邮票来纪念这段历史。从那时起,我们每两年增加1亿吨。2014年粗钢产量达到8亿多吨,占全球的49.5%。

重钢现有产能800万吨,有效产能400万吨以上。我觉得这个量是完全可以消化的,立足重庆,辐射全国。比如发展钢结构建筑就是一个好办法。

重庆日报:和大多数省市一样,重庆的建筑钢结构使用比例只有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你的意思是说,在这个标杆下,重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周旭红:这是一方面。重庆山川多,桥多。有重钢等大型企业,为钢结构的大规模使用提供了条件。大力发展钢结构,对重庆深入实施五个功能区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日报:能否介绍一下重庆钢结构行业的情况?

周旭红:重庆有41家钢结构企业,其中产值过亿的企业只有30家。2014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50强中,重庆地区钢结构企业无一家入围。

去年11月30日,德仓二手钢结构签订运营合同,拉开了我市钢铁与建筑业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的大幕。“十三五”期间,重庆将大力推广钢结构应用,加大大跨度、高层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市政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重庆日报:为了推广开放式钢结构的应用,重庆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开放?

周旭红:重庆有钢厂,这是一个优势。之前提到过,损失是不利的。钢结构的发展可以将这一劣势转化为优势。一是布局产业链;二是解决产业链上的问题,比如设计、生产、安装、装修等环节的一些配套设施。大型组件可以就地建造,并在一定半径范围内辐射,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产业。链条有很大帮助。重庆的主导产业——汽车产业正在这样做。

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

重庆日报:去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现在的产能过剩严重吗?

周旭红:我们先打个比方。过去,当我们不能吃东西的时候,我们只是想吃东西。现在我们有了,我们寻求吃得更好。今天我们说去产能,不是不关注钢铁行业,而是钢铁产能用在哪里的问题。这需要与适用性有关。过去我们的材料注重经济效益,现在我们注重环境和生态的综合影响。

重庆日报:为什么发展钢结构可以降低产能?

周旭红:我们需要理清一个逻辑,就是发展钢结构会消化产能,这是自然的结果,而不是为了降低产能而发展钢结构。钢结构的发展是顺应绿色发展、技术进步和建筑更新换代趋势的自然结果。

重庆日报:钢结构接管产能有哪些优势?

周旭红:钢结构是先进制造和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交叉点。政府强调去产能和发展绿色建筑,钢结构也将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钢结构具有经济循环、可减排、可回收、易组装、易加工等特点,也是先进制造业与建筑业的连接点。在减容方面,钢结构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重庆日报:供给侧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提质增效,提高供给质量。您如何理解钢铁行业的这一点?

周旭红:虽然国家钢铁产能过剩,但仍在进口优质钢材。很多人出国买电饭煲,但电饭煲用的钢材其实是中国制造的。中国的钢铁出口到国外,国外用更高的技术生产产品再卖给中国,赚取巨额利润,但是钢铁生产的环境成本仍然在中国,因为钢铁的冶炼过程和生产过程都在中国。完全的。因此,提高供应质量非常重要。

重庆日报:钢结构应该如何提质增效?

周旭红:就钢结构而言,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钢结构发展联合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发展。钢铁、建筑、房地产、装备制造、建材等行业。钢结构作为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得到政策支持。二是要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整合度和企业竞争力,通过关停转产等去产能措施,促进钢结构产业发展。

钢结构发展应以创新驱动

重庆日报: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放在五个发展理念的首位。您能谈谈钢结构创新的方面吗?

周旭红: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从理论研究到技术研发再到成果转化的顺畅机制。二是为创新提供保障。三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重庆日报:请详细解释。

周旭红:比如在技术创新方面,可以设立重点研发项目,解决系统研发、技术标准提升、设计标准化与工程、关键材料、国内外标准转换与连接、技术与产品匹配、产业化施工技术等。以及应用演示等问题。例如,在这方面,杭萧钢构承建的武汉绿色高层钢结构住宅项目就不错。

保障创新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建立技术标准、软件、图谱等大数据信息平台,设立技术研究和人才教育专项资金,加大研发基地建设,建立企业、学术界和大众制造商。互联网络平台。

人才培养主要是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培养管理、设计、制造、施工、监理、检测等方面的技术工人和产业工人。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重庆日报:重庆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中具有重要地位。钢铁行业如何利用这一优势?

周旭红:化解钢铁产能过剩要两条腿走路,鼓励钢结构走出去。笔者认为,有必要成立钢结构与钢结构国际技术标准协调委员会,建立我国与国际主要标准体系的转移对接机制,制定具有约束力的产品更新设计规范,淘汰钢结构技术。和钢结构进入国际市场。障碍。还要对钢结构出口给予政策优惠,促进钢结构出口和产能转移,从而带动钢铁、建筑、房地产、装备、桥梁等相关产业“走出去”。全球的”。

重庆日报:具体可以做些什么?

周旭红:重庆处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Y”型通道的交汇处。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特殊作用”,一方面鼓励企业承接海外项目,另一方面为钢结构龙头企业的产品出口提供配套服务。此外,要建设采购、集散、公共仓储、加工、供销、电子商务等一体化物流基地。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钢结构承担“去产能”

重庆日报记者: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展钢结构建筑。这里有哪些考虑?

周旭红:这背后至少有两个考虑:一是化解钢铁产能过剩。二是绿色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钢结构的发展顺应了这一发展理念。钢结构改变了传统的施工方式,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质量功能;其施工过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构材料可回收利用,建筑垃圾排放少。钢结构建筑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战略材料储备和大量钢结构是我们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庆日报:“十二五”期间,钢结构用钢在我国钢铁产量中的比重仅为5%-6%。在大型住宅和桥梁结构中,钢结构的比例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为什么?

周旭红:一是出于成本考虑,钢结构的建造成本高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造。企业更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只看每平方米的成本。实际上,钢结构是一种建筑和装饰一体化的建筑。如果考虑它的寿命成本、环境成本等,并不比传统的施工方式贵。另一方面,也需要转变观念,降低钢结构的应用成本。然后产业工人太少了。钢结构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普通人工做不到。但是,目前我国在工业化工方面还不够强大。

重庆日报:“十三五”期间,钢结构如何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周旭红:我认为要力争2020年钢铁产量达到15%~2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钢结构产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目标。钢结构工业强国。

对此,我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钢结构宣传,树立正确的钢结构消费观;二是加强战略布局,发挥政府培育钢结构市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完善政策支持,加强监管。钢结构”;四是支持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完善钢结构全产业链。五是以钢结构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去”。

杭萧钢构:成功源于积极拥抱国家战略

本报记者 单兵侯金良 杰晓希

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重庆日报:经过30年的努力,航萧钢构取得了哪些成就?

单银木:有很多,比如:2002年,由杭萧钢构承建的武汉民生银行,是国内第一座由钢筋混凝土结构转为钢结构的超高层建筑。建成后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全钢结构。建造; 2005年杭萧钢构成功研发CCA纤维水泥板,技术优势可与世界一流企业媲美;2011年,杭萧钢结构通过住建部审批,成为首家获得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的钢结构企业。...

重庆日报:是什么让杭萧钢构在行业中遥遥领先?

单银木:杭萧钢构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技术创新。第一个只有十几名研究人员的研发中心现在有300多人,仅科研人员年薪就上千万。公司拥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是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是行业内资质最高、资质最齐全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凭借近300项专利的优势,杭萧钢构开始寻求转型,从制造商向输出技术、管理和品牌的服务商转型。二是要培养扎实的质量意识,追求近乎苛刻的质量。例如,钢构件截面宽度的国家标准是正负3mm,我们的是2mm。如果超过了,就会返工。

绿色发展要注重社会效益

重庆日报:您认为钢结构的优势是什么?

单银木:我认为钢结构的优势在于:一是绿色、环保、节能、减排、降耗,缓解生态压力,符合国家战略;二是响应国家号召,消化过剩钢铁产能,藏钢裕民、藏钢裕建设;三是减少对劳动力资源的占用,促进农业人口向产业工人转变,提高城镇化水平。四是协助政府完成工业化绿色建筑指标;六是容易形成税源聚集效应,增加地方税收,提高就业率;七是提高施工标准和质量,

重庆日报:现在提倡绿色发展。在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方面,杭萧钢构有哪些比较成功的探索?

单银木: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研发和样板工程的实施,航孝成功研发的多层钢结构住宅体系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工业化特点,并且是国际领先的。2007年11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6年成功研制的“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及相关产品被列为建设部推广项目,应用于国内首座全国产绿色高层钢结构住宅和全国最大的钢结构住宅楼。示范工程——武汉世纪家园。2010 年 3 月,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杭萧钢构引领了我国钢结构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现代化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藏钢为民,加强战略储备

重庆日报:您如何看待“让成品钢材入楼,储备国家战略资源”?

单银木:随着国务院《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在各地的具体实施,以钢结构建筑为代表的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加大,导致建筑用钢需求增加,一方面,可以部分化解钢铁企业产能过剩,从长远来看,也可以为国家钢铁战略储备提供有效途径。

作为工业生产的必需品,在许多发达国家,“建筑用藏钢”“藏钢造民”的战略储备意识早已深入人心。据资料显示,在英国,钢结构建筑所用的建筑钢材95%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其中10%经过简单加工后可重复使用,另外85%通过翻新等方式回收利用。

去产能要加强钢结构推广应用

重庆日报:您认为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在钢铁去产能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单银木:化解过剩产能已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钢结构建筑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国务院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政策,给钢结构建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给众多钢结构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钢结构建筑行业必须抓住机遇,在去产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重庆日报:钢结构要在去产能过程中发挥好作用,将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单银木:钢结构技术推广困难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1980年代以前,我国钢铁产量严重不足。为保障重点建筑钢材,限制建筑用钢量。当时的建筑理念和技术,使人们对混凝土建筑产生了惯性。其次,对钢结构的认识不足。尤其是房地产商和消费者对钢结构不了解,不愿意使用钢结构,对应用和推广形成了一定的阻力。此外,与钢结构相关的配套建筑材料不足,

重庆日报:怎么处理?

单银木:接下来要加大推广应用。一方面,要加强科普工作,促进人们观念的更新。只有了解了钢结构的绿色建筑技术,我们才能逐渐接受钢结构房屋。另一方面,要加快钢结构配套技术的研究,不断开发更多的围墙材料和产品,进一步降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此外,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重点地区或部分建筑施工中强制采用抗震性能好的钢结构,可以降低地震和战后重建成本。

调整生产方式,培养新的产业工人

重庆日报:为什么说钢结构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

山银木:钢结构建筑作为工业化建筑最重要的代表钢结构厂房设计规范,与依靠农民工手工建造的传统混凝土建筑完全不同。钢结构建筑需要标准化、机械化的生产模式,所有的管理都是基于数据采集进行信息处理。. 这种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统建设中最不确定的“人的因素”,促使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不断提高知识和技术的积累。

重庆日报:农民工转产业工人的意义是什么?

单银木:钢结构建筑的推广,为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变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一方面,钢结构企业不仅将通过工业化生产方式将大量农民工转化升级为产业工人,同时,企业培养出来的产业工人也将持续向社会释放。未来可以满足其他行业的需求,缓解“技术工人招聘难”。另一方面,钢结构建筑也为农民工提供了可持续的职业生涯,让大量新兴产业工人有了归属感,提高了他们的谋生技能钢结构厂房设计规范,让他们在城市中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企业要善于驾驭国家战略

重庆日报:杭萧钢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建了多个项目,在这方面一直走在钢结构企业的前列。杭萧钢铁“走出去”有哪些经验?

单银木:近年来的成功发展经验表明,要积极拥抱国家战略。航萧钢构接获的国外订单大部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如安哥拉、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蒙古、新加坡等,这些订单的选择成为公司战略的最佳注脚符合国家战略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杭萧钢构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承接的第一个项目是在2014年平安夜前夕,中国有色建设收到的订单量达到超过1.39亿元。哈萨克斯坦 德仓二手钢结构 项目。现在,拥有自主创新的专利,成功打入欧美市场,与世界一流钢结构企业同台竞技。多个大型项目。

重庆日报:您认为钢结构企业应该如何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

单银木:在国外市场的开发中,杭萧钢构有两种获取订单的渠道,一种是与总承包商合作,一种是直接找业主。两个通道的比例平分。面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国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钢结构企业“走出去”铺平了道路。未来,钢结构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品品质,乘着“一带一路”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思想随笔

把论文写在地球上,把结果留在现实中

单兵

前段时间,本报“玉正笔谈”栏目发表了一篇题为《把论文写在地上,把成果留在农家》的文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国现在是论文大国,但科研论文与实际成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断裂带。

一个合理的闭环应该是:学术界根据研究得到的科学成果向政府提出建议,政府围绕相关领域的问题做出科学决策,形成顶层设计,地方部门和个人应了解政策并积极执行。具体的实际情况又会影响科学研究。

在这方面,发展钢结构建筑的经验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展钢结构建筑。国家对钢结构发展的空前重视,与近年来学术界的不断建言献策有关。就在前两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和二版盛赞中国第一家上市钢结构公司杭萧钢构,称赞这家公司只建“绿色建筑”。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表示,发展钢结构是“节能、节地、节材、利国利民的绿色产业”。

这些具体事例再次表明,只有把论文写在地球上,把结果留给现实,才能形成学术界、政府、公众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良性循环体系。

不得不说,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在很多领域,并没有形成这样一个良性的闭环。即使是在发展钢结构的问题上,虽然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虽然政府早就有明确要求,企业也想抓住政策机遇,但由于缺乏配套体系,短板技术创新的局限,人才实力的局限。,受利益博弈的制约,很多地方和企业要么对钢结构发展缺乏热情,要么无能为力。

在政府决策的两边,现在周旭红总裁和单银木董事长都为我们发展钢结构开辟了思路和路径。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钢结构建筑所遇到的机遇和困难,也可以看作是落实五项发展理念的标志。此外,现实中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去产能去库存,也可以从发展钢结构的实际经验中找到。

站在潮流上,要理论联系实际,化思想为行动,化知识为能力,化理想为现实。为此,学术界必须认真地写论文,而业界必须将结果保持在现实中。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在存在的状态下做好事。

上一篇:河北怎样迎接钢结构建筑发展春天

下一篇:全国设备租赁及二手设备专业委员会会长覃业竣先生致开幕辞

友情连接:创新课程 | 数控剪板机厂家 | 潜水排污泵 | 南京优化公司 | 南京ups电源 | 沈阳铁艺楼梯 | 南京废旧金属回收 |
版权所有 德仓二手钢结构交易市场主营钢结构厂房回收,二手钢结构厂房出售,联系电话:18362658858 技术支持:齐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