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瑞集科技:从集装箱里走出来的工业机器“小巨人”

发布时间:[2022-06-11 15:10:09] 点击量:[371]

经济观察报记者 邹永琴 10月28日,德勤中国在深圳举办了2021德勤深圳高新20强暨深圳新星颁奖典礼并公布了评选结果。在本次活动中,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德仓二手钢结构(以下简称锐基科技)成功入选“深圳新星”。公司两位创始人——总经理高建文和新业务研发总监张兆标共同上台领奖。

此前,锐际科技凭借过硬的技术含量二手钢结构设备,于2020年6月被评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并成功入选工信部“小巨人”企业名单。 2021 年 7 月。

锐基科技是中集旗下的创新创业型企业。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智能化、数字化装备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智能数字化生产线,专注于为泛钢结构和新能源行业提供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锐际科技的前身是中集集装箱板装备技术研究院,拥有丰富的产线规划、设计、制造、施工经验。

短短5年,锐际科技是如何从一个7人的创业团队发展成为200多人规模、销售额约5亿元的小巨人企业?在此期间,你经历了哪些波折?近日,经济观察网记者来到深圳市坪山区锐际科技办公楼,对公司创业团队进行了采访。

启动:从两个借来的容器开始

当被记者问及为何选择投身锐际科技创业时,张兆标表示最多的是:“这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德仓二手钢结构的号召,也是今天的成就。 ”。

张兆标于2011年加入南方中集,最初在工程技术部工作,从事机械工程师专业。随后,他参与成立了中集集装箱装备技术研究院,并在研究院从事智能装备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工作。当时的张兆标万万没想到,自己以后会跟着团队创业,机会还得从5年前的创业浪潮开始。

2016年底,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劲浪潮席卷全国。同时,为响应国家政策,中集集团还启动了内部创新创业孵化,制定了一系列内部创业支持机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样在中集集装箱装备技术研究院工作的高建文、张兆标、陈菊云等七位年轻爱好者,最终决定在专业能力范围内,凭借自己积累的经验。公司响应政府和集团的政策号召,募集资金成立公司,锐际科技应运而生。资料显示,由高建文、张兆标、陈聚云、张有武、邱文钦、谭华兵、王世荣组成的创业团队合计持有锐际科技30%的股份;而中集集团集装箱业务板块则持股70%。

公司成立初期二手钢结构设备,7人的创业团队根据各自的优势,分担不同的岗位。其中,高建文担任总经理,负责协调运营;而张兆标则肩负着智能装备部经理的重任,专注于机器人集成和智能装备研发。负责公司的技术含量。

“虽然创业的理想很充实,但现实往往很骨感。” 高建文总经理对这句话深有体会。因为公司刚开始时,由于资金拮据,大家只能租用德仓二手钢结构车间的一个角落作为公司的办公场地和生产车间;而所谓的办公空间和会议室则直接来自南方。中集办公室借用两个20尺的旧货柜组装装修;至于椅子、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则是从南方中集借来的闲置物资。

“恶劣的工作环境并没有挫伤我们的创业热情,反而激发了大家的斗志。” 总经理高建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团队成员都身兼数职,最典型的就是陈菊云。他身兼财务、行政、人力资源、采购等多重职责。” .,辛苦可想而知。往往办公室工作完成后,他们转身回到现场工作,连接机柜,拧紧,机械安装,有时甚至装载和运输直到凌晨早上。准时交付每个项目”。

高建文提到的陈菊云也是7人创业团队的一员,现任锐际科技运营总监。谈及在集装箱打工的日子,陈菊云告诉记者,创业的第一步确实有点艰难,但“创业的第一年(即2017年),瑞吉就实现了4000多万元的销售额。 ,而第二次在2018年直接突破亿元大关,取得了1.5亿元的佳绩,期间员工人数大幅增加(2018年底超过50人) ),而且我们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办公空间,终于不再需要在集装箱里了。它在里面工作,”陈菊云说。

机遇:口罩生产机项目一举多得

拥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后,锐际科技的发展似乎很顺利:2019年,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在上海开设子公司(上海锐际),员工人数增至超过80后,当年销售额一举达到1.5亿元,比2018年增长40%以上。

就在整个公司满怀期待2020年更高水平的发展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各国经济造成了挫折。随着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收紧,2020年上半年国内制造业陷入停工状态,导致锐际科技工程项目停工,对外订单引进全面受阻. 公司的现金流越来越紧,经营也逐渐陷入困境。

这个时候,要么坐以待毙,要么积极求变,寻找活力。年轻的瑞吉管理团队选择了后者。当注意到口罩成为防疫必需品并开始供不应求时,总经理高建文敏锐地意识到口罩机市场必将爆发,并结合锐际科技在非标设备设计能力和自动控制技术的优势,于是他立即提出“投入口罩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建议。这一方案一经提出,得到了管理团队的一致认可,公司迅速成立了“口罩机项目组”;作为公司的技术含量,

以张兆彪为首的项目组在洞察口罩机供需动态变化、新的商机市场、有限的窗口期后,战略性地制定了“两周研发出货”的项目设计目标. 人员实力,搞清楚口罩生产流程后,一步步验证口罩生产流程(因为瑞吉科技的非标设备是钢铁设备,口罩机产品是柔性的)。经过15个昼夜的加班研发和试产,2020年4月12日,锐际科技自主研发的首台N95全自动口罩生产机终于调试成功并投入试运行。

研发成功后,面对口罩机市场随时波动、口罩紧缺的局面,项目组立即组织团队加班加点赶赴口罩机调试生产。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一场与疫情的赛跑,”陈菊云告诉记者。因为当时疫情越来越严重,口罩紧缺,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肯定会影响战疫的大局。可以多投产口罩机来缓解这种茅盾。“为了赢得这场比赛,公司可以说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比如公司采购经理兼职口罩机原材料采购专员自己开车去长三角寻找稀缺材料,比如,生产调试团队分为白天和夜班,车桥安装调试(部分核心团队因交货期短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当然,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当时的项目经理张主任(指张兆标),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干脆把办公桌搬到口罩机生产车间, 40多天在现场工作,处理和协调现场问题,解决了公司所有的食宿问题。”。40多天处理和协调现场问题,解决了公司所有食宿问题。”。40多天处理和协调现场问题,解决了公司所有食宿问题。”。

付出就有收获。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刻,锐际科技的口罩全自动生产机产销两旺,为公司带来了宝贵的现金流。当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口罩机市场开始趋于饱和时,锐际科技迅速退出口罩机市场,回归主业。陈菊云表示,2020年,锐际科技之所以能实现销售额1.7亿元,在困难时期实现正增长,是因为口罩机项目贡献了关键力量。

至于来匆匆匆匆离开的口罩机项目,张兆彪显然看得更深了。他告诉记者,口罩机项目的成功,不仅是让公司在困难时期获得了宝贵的现金流,更锻炼了锐机人的危机应对能力,“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体现了中集和瑞吉的传承,麦伯良董事长常说,中​​集人不应该只想着盈利,而要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盈利,希望中集承担起做全球企业的责任。使命与责任,做对国家、对人民、对行业有利的事。疫情刚爆发时,口罩成了必需品,严重断货,很多市民都很难找到。为此,我们迅速研发出口罩机,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这一困境,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利润越少,责任越大。中集优良的传统基因将被瑞吉人继承和继承。我们也对这个方向充满信心。像中集一样做强做大。”

新征程:打造“中集飞秒”品牌

在谈及锐际科技的成长历程时,高建文告诉记者,其实公司的初衷只是致力于非标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和机器人集成业务在内部的推广应用。中集集团;在中集集团之外拓展业务空间是顺理成章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知名大企业成为我们的客户,如三一重工(.SH)、东风汽车(.SH)、中海油、中海等。我们的愿景也相应转变为'成为做一家拥有全流程智能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让员工一生奋斗,让工业制造变得更简单,一直是锐吉人坚定的使命。”高建文说。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张兆标于2021年初开始招聘硕士和博士团队,组建新的业务开发部,致力于机器人智能系统、3D视觉传感器和机器视觉算法开发等国产工业软件开发,从而创建自己的。“中集飞秒”品牌。

张兆彪透露,“飞秒”这个品牌其实包括软件和硬件。软件品牌名为“飞秒智能控制”,包括高柔性机器人智能引导系统、钢结构制造ERP信息系统等;而硬件品牌则称为“飞秒智能控制”。“飞秒Osmo”包括3D/面阵视觉传感器系列产品。

飞秒是时间测量单位,而飞秒只有万亿分之一秒。“飞秒”品牌在工控产品中的核心是高精度、高性能和短响应时间。那么,在“飞秒”品牌的众多产品领域中,哪个是最先出击的呢?

对此,张兆标表示,依托中集集团在钢结构领域多年积累的应用经验,钢结构领域将是打响“飞秒”品牌的首战。我们团队的任务是专注于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发,努力成为钢结构制造装备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

为什么选择钢结构领域?张兆标解释说,在新基建背景下,钢结构行业将迎来大发展,已是行业共识。但目前钢结构行业存在三个痛点:一是效率低,这是由于钢结构焊接工作量巨大,接头形式复杂,构件重复率低,非标件多,板厚大,且焊接劳动强度大。二是人才缺乏,因为焊接环境恶劣,大型元器件风险高,熟练人才短缺严重;三是智能化(柔性化),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化建设将推动钢结构企业智能化,

以上三点,注定了钢结构制造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大面积实现“机器换人”是整个钢结构制造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智能化的发展而柔性焊接设备将成为解决钢结构焊接行业的关键手段。

张兆标进一步指出,一般行业传统的自动焊接设备与示教焊接机器人一体化技术无法满足此类钢结构制造行业面临的问题,导致钢结构自动焊接设备应用领域存在空白。结构制造业。只有通过机器人的智能柔性焊接,才能以有效的手段解决钢结构制造业的根本问题。

“我们新组建的硕士博士团队在机器人智能柔性焊接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优势,因此我们非常有信心在钢结构领域推出‘中集飞秒’品牌。”张兆标说。集技术与钢结构领域的龙头企业得到了广泛的接触并基本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为未来的市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蔡甸绿色钢构住宅实验楼开建 厂房做“零件” 现场拼成楼

下一篇:装配式建筑|基于装配式钢结构房屋的政策分析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新机遇

友情连接:创新课程 | 数控剪板机厂家 | 潜水排污泵 | 南京优化公司 | 南京ups电源 | 沈阳铁艺楼梯 | 南京废旧金属回收 |
版权所有 德仓二手钢结构交易市场主营钢结构厂房回收,二手钢结构厂房出售,联系电话:13705824093 技术支持:齐力网络